中德合作40周年丨钱塘江—莱茵河教育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在浙江科技大学举行
Date:2025-10-20 Hit:

中德合作40周年丨钱塘江—莱茵河教育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举行

浙江科技大学 2025年10月18日 20:44 


跨越山海四十载,钱塘莱茵共扬帆。

10月18日,在浙江科技大学中德教育合作40周年之际,钱塘江—莱茵河教育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举行,来自中德两国政府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合作历程、共话融合创新新篇。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春雷,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范钧,德国联邦议院前副议长、德中议会小组主席、德国联邦内政部前部长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杨念慈、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欧阳乐等出席大会。校党委书记赵东福、校长陈建孟等校党政班子成员,老领导代表,德国合作高校代表、深耕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长期致力于中德合作交流的各界友人,我校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大会由副校长李其朋主持。



陈春雷在致辞中指出,从莱茵河畔到钱塘江之滨,跨越万里的不仅是空间距离,更是创新智慧的对话与碰撞。在中德合作的时代画卷中,高校与科研机构始终是连接两国创新资源的核心纽带,浙江科技大学作为我省对德合作的先行者与典范,生动诠释了这种纽带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以江河为纽带、以创新为桥梁,举办钱塘江—莱茵河教育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既是响应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召唤,更是浙江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借鉴国际经验、汇聚全球智慧的关键实践,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注入澎湃动能,必将为构建具有韧性与创新活力的中德合作新范式产生积极影响。



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回顾中德在政治、经济、人文领域的合作基础,强调教育与科技合作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他肯定浙江科技大学四十年对德合作的务实性与前瞻性,表达德国愿继续深化与浙江在高等教育、产业创新领域协同的意愿,期待构建更稳固的中德合作新范式。



杨念慈指出,中德合作四十年的核心是“人的参与”。长期来,浙江科技大学师生对中德交流的精心维护是合作延续的关键,如今中德合作吸引力已超越早期的“就业导向”,转向文化互鉴、学术共创与技术协同,德国驻华大使馆将持续支持两国高校、机构的多种合作,助力两国文明对话。



赵东福在致辞中,全面回顾了学校40年对德合作历程。他说,中德两国虽相距万里,但追求发展、拥抱创新的精神息息相通。今天,我们以“中德携手共谱教育科技产业新篇”为主题,共同举办钱塘江—莱茵河教育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不仅是浙江科技大学中德教育合作40周年的历史见证,也是顺应开放发展大势,通过教育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起点。赵东福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浙江科技大学将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强校之路,努力开创“德国模式、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科技大学建设新局面,为更好服务浙江“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推动中德两国在教育、科技、产业领域的创新融合发展,贡献科大智慧、交出科大答卷。


中德合作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四十年来,浙江科技大学始终致力于为中德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搭建平台、凝聚共识。2008年经教育部国际司批准建设的“中德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论坛”目前已拥有64所中德成员高校。面对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创新格局的重塑,为适应中德两国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深化双方在教育、科技、产业领域的合作,经两国合作伙伴研讨和充分协商,将论坛升级为“中德教育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论坛”,以期实现引领教育科技产业全面融合创新发展的发展目标。大会现场《中德合作推动教育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愿景》(简称:杭州愿景)发布。


陈建孟、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副校长沙赫、奥斯特法利亚应用科学大学校长斯格穆勒、德累斯顿技术经济大学副校长弗兰策、吕贝克应用科学大学副校长卡布斯等德方合作高校代表,共同见证杭州愿景发布


陈春雷与陈建孟共同为升级后的中德合作推动教育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论坛揭牌


赵东福、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共同为浙江科技大学欧洲创新研究院揭牌。该研究院由浙科大与欧洲赛尼西斯(Synesis)联合体共建,携手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等欧洲顶尖机构,聚焦工业智能化与先进材料创新开展研究,将成为教育科技产业创新融合新平台


范钧、陈建孟为浙江省区域国别研究中心(重点)—德语国家研究中心揭牌


浙江科技大学副校长陈平、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智库建设部主任徐萌为浙江侨经济(欧洲)研究中心揭牌


浙江科技大学副校长朱杰、博世汽车服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全国教育项目负责人卢欣为中德智能技术双元制学院揭牌


浙江科技大学副校长梁荣华与德国促进可持续物理技术协会执行主席马慷慨签署重大项目合作研发协议。该项目聚焦全固态电池研发,由学校与德国促进可持续物理技术协会、德鼎能源共同组建联合研发团队


陈建孟,浙江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黄娟琴,文集主编、浙江科技大学中德应用型大学研究院院长、德语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徐理勤,校中德合作委员会主任、德国吕贝克应用科学大学前副校长利兹,德国肯普滕应用科学大学前副校长科尼希, 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前国际处处长鲁碧雅共同发布纪念文集《四秩同辉—浙江科技大学中德教育合作文集精粹》


陈建孟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可持续物理技术中心主席恩格尔贝特·韦斯特坎普,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葛兴福,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安德烈·卡布里茨颁发海外特聘教授聘书


陈建孟为韦斯特坎普院士颁发浙江科技大学欧洲创新研究院首任院长聘书


浙江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单胜道为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库茨纳教授、阿勒斯教授、克莱纳教授,科堡应用科学大学蔡特勒教授,纽伦堡应用科学大学伯劳教授,雅德应用科学大学海尔特尔教授,东巴伐利亚雷根斯堡应用科学大学弗尔曼教授、德累斯顿技术经济大学曼尼克教授等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单胜道为德累斯顿技术经济大学胡布纳教授,肯普滕应用科学大学柯尼希教授,雅德应用科学大学皮尔教授颁发“荣誉校友”证书



钱塘江与莱茵河战略对话


浙江科技大学

,赞55


18日下午,大会举办“钱塘江与莱茵河战略对话”。陈建孟、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史明德分别致辞,从高校实践、智库视角、民间交流等维度,分享对深化中德合作的思考。



陈建孟指出,浙江科技大学与德国合作伙伴四十年风雨同舟,以信任铸就合作,以融合结出硕果,我们以教育为纽带,科技为媒介,最终让产业与民生受益。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焰,科技的力量是突破边界,而产业的生命力在于合作共赢,今天当教育科技深度交融,我们更有条件打造合作新样本。钱塘江和莱茵河,两条同样孕育文明、承载创新的江河,或许地理相隔,但因“教育科技产业融合”的主题在此交汇,期待在融合中汇聚成更壮阔的海洋。



潘毅刚说,中德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在传统制造升级与新兴领域突破上拥有天然互补性,合作空间持续拓宽。他表示,浙江科技大学多年来一直很好践行并推动中德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作为浙江省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开放大通道、制度型开放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资政影响和大批研究成果。今天,双方联手举办本场“对话活动”,希望以此为契机,凝聚高校、智库与专家、企业家的智慧,携手为中国、为浙江深化中德合作、国际合作贡献力量。



史明德代表中德友好协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德教育合作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他说,中德建交53年,两国之间已经并将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关系。两国之间的民间交流特别是青年交流是两国关系最牢固的民意基础,而两国之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是这一关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表示,浙江科技大学的四十年中德合作之路,是中德两国高校密切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之路,更是无数参与其中的中德友人们用真挚情谊共同铺就的友谊之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德教育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德国在教育、科研、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探索更多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更多“中德智慧”。期待浙江科技大学以四十年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化与德国高校的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密切人文交流;期待两国人民继续以文化为媒、以教育为桥,续写中德友好合作、“民心相通”的新篇章。


主旨报告环节,6位来自中德两国的专家带来精彩分享。

德国联邦议院前副议长、德中议会小组主席、德国联邦内政部前部长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围绕中德合作历程与未来发展方向作报告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欧阳乐作题为“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在中国:促进德中科学交流”的报告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顾佩华作题为“探索数字智能时代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新模式”的报告


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促进可持续物理技术研究协会主席恩格尔贝特?韦斯特坎普作题为“虚拟大学中工程师的培养”的报告


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的迪特尔?施托勒教授和吕迪格?库茨纳教授共同作题为“中德高校合作40年:过去—现在—未来”的报告


浙江大学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科技日报社原副社长、科技部战略院原副院长房汉廷作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来自指数技术维度的观察”的报告


报告主题覆盖政策、教育、科技、产业等维度,探讨中德合作推动教育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径,谋划合作发展新蓝图。

主旨报告后,围绕“稳拓调优向未来”举行圆桌对话。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主持下,6位来自中德两国的专家、行业代表结合主旨报告深入探讨,交流观点,碰撞思维。




点击名片,敬请关注

浙江科技大学

学校官方公众号。学校秉承“崇德、尚用、求真、创新”校训,坚持“立德树人”,应用型办学,国际化特色,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而努力奋斗。

42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 浙江科技大学 - - 


 - - 本期 - - 

来源 | 国际交流合作处、新闻中心

今日编辑 | 葛一儒

责编 | 林李龙

责审 | 尹  媛

终审 | 阮小波、宋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