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行五心 感知中国】“大爱无声,良师无言”Wordless Love Silent Mentors
Date:2025-04-04
Hit:
在清明节这个寄托哀思的特殊时刻,我们不仅缅怀着已故的亲人,还有一群特殊的人值得我们深深致敬——他们就是遗体捐献者,被尊称为“大体老师”或“无言良师”。这些平凡的人们,选择了一种非凡的方式来告别世界,他们用自己的躯体,为医学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培养了无数的医学人才,为人类探索医学的未知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缅怀这些大体老师,4月2日中午,国际教育学院组织15位临床医学专业国际本科生参加了由基础医学院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同参加活动还有40多位医学专业中国学生,浙江省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协办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储利胜、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董敏华分别致辞,他们都希望中外同学们带着感恩和敬佩之心去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观察标本、刻苦学习,感恩大体老师、回报社会,牢记“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职责与使命。
紧接着,中外师生一同观看了基础医学院原创医学教育纪录片《余烬》。这步片子站在一位医学生的视角,讲述从进入医学院第一节解剖课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走近“大体老师”,了解到生与死的意义,直至领悟无私奉献的医学精神的故事。10分钟的短片,恰如其名,虽有燃尽,却一直在照亮。触发了现场师生们内心对生命的敬畏和人生的思考,更让同学们感怀那些在医路上默默奉献的“大体老师”。 在中国学生缅怀大体老师的环节结束后,国际学生纪念活动开始。 学生代表、来自巴基斯坦的林涛(TANOLI SIRAJ ALI)缓步走到无语良师纪念碑前,他用庄重而坚定的声音为在场师生领读碑上文字,并解释其背后的意义。“无语勇者留大爱,舍身育才为良师”,这简短的碑文,却蕴含着无尽的敬意与缅怀。随后,全体师生默哀一分钟,向大体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表达着内心深处的哀思与感恩。
最后,在无语良师碑前,临床医学专业外教、巴基斯坦籍外教MACK博士带领国际学生庄严宣誓:“我们承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严肃认真,动作温柔,尊重遗体,心怀感激。我们将铭记大体老师的无畏奉献,用行动尊重他们的无言付出,用知识传递他们的无边大爱。”在完成宣誓仪式后,这场缅怀活动顺利结束。
缅怀“大体老师”是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致敬大体老师”的主题教育活动,医学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遗体捐献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2024级临床医学专业、来自巴基斯坦的林海(HAIDER ALI)说到: “他们无声的牺牲比言语更有力,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并激励了同情心的传承。作为医学生,我们经常发现自己沉浸在人体解剖学的复杂性中,这要归功于那些无私贡献自己遗体用于教育目的的个人。这些慷慨的个人,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但他们已经成为我们无声的老师,引导我们通过解剖学的复杂性,并赋予我们成为更好临床医生的能力。他们的最终牺牲不仅推进了我们的知识,还让我们深刻尊重人体,并承诺通过同情和全心全意地服务我们的患者来纪念他们的遗产。我对我们默默无闻的老师表示敬意,没有他们,我们在医学领域就一事无成”;来自坦桑尼亚的万娜(MPANJU SWABRINA RIDHWAN):“特别感谢知识的捐赠者:我们衷心感谢那些慷慨的个人,他们在最后的行动中选择将自己的遗体捐赠给科学和教育的发展。通过他们的无私决定,他们为学生、研究人员和医学专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让他们学习、成长并在理解人体方面取得进展。这些勇敢而富有同情心的人不仅给了我们学习解剖学的机会,还留下了宝贵的知识遗产,这些遗产将继续影响世世代代的生活。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医学,还在于人类,赋予未来的治疗师带来希望和关怀的力量。我们缅怀他们的记忆,并对他们给科学和教育带来的礼物表示最深的感谢。“。作为浙江省首批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单位,我校将持续举办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培养“知华友华、爱校荣校”的国际医学人才不懈努力。
|




